外媒熱議中國“神十六”發射:發射前開放拍攝展現自信5月30日,中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這一突破舉世矚目,彭博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法新社等外媒紛紛對此進行了報道。 法新社稱,中國的“航天夢”已進入高速推進階段。彭博社稱,“在美國試圖阻撓中國發展半導體等尖端產業之際,此次發射展示中國太空計劃取得了快速發展”,邀請外國記者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展現了中國的自信。CNN則感嘆“這標誌著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CNN報道截圖 北京時間5月30日上午9時3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的搭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昇空,搭載著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三名航天員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是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9次發射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75次飛行。 當天,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和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順利在“天宮”會師。 神十五神十六乘組太空會師,拍下“全家福”(視頻截圖) 這些令人振奮的消息也引發了外媒的關注。 彭博社5月30日發文稱,“在美國試圖阻撓中國發展半導體等尖端產業之際,神舟十六號的發射展示中國太空計劃取得了快速發展”。 報道稱,這次發射標誌著中國開展了第十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縮小了與美國在正面太空競賽中的差距”。 彭博社隨即列舉了一系列中國近年來在航天領域取得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2019年成為世界歷史上首個實現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2021年在火星實現著陸,是唯一一個運行獨立空間站的國家,還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彭博社稱,在神舟十六號發射昇空幾天前,外國記者被允許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獲準拍攝視頻和照片,鑒於該發射中心隸屬於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這被彭博社視為“一個不同尋常的姿態”。 研究太空政策和太空大國競爭的印度獨立學者納姆拉塔 · 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稱:“就太空成就而言,中國已經取得了運營上的成功,現在正走在太空商業化的道路上。邀請外國媒體給他們帶來了關注度,也展示了這種自信。” 戈斯瓦米認為,提高中國太空計劃的關注度,可能促進其在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中獲得支持,“觀眾不僅僅是美國,還包括‘一帶一路’倡議的夥伴國家”。 5月22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圖來自中國航天官方 同一天,CNN以“神舟十六號發射昇空,中國首位‘普通人’航天員進入太空”為題報道了此事,并在文章中強調了幾個數字:這是中國第一次將載荷專家送入軌道,桂海潮成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中國“普通人”,這是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實現乘組輪換,這是中國自2021年以來第五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這標誌著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CNN稱,在神舟十六號發射之際,中國正在迅速提升其在太空中的能力,包括建立長期在軌運行10年以上的“天宮”空間站,該空間站可能成為國際空間站(目前預計最遲到2030年退役)結束在軌運行後,“唯一一個在軌進行科學研究的前哨站”。 報道還稱,中國一直在尋求開放自己的空間站,尋求與國際夥伴進行合作,包括開展科研合作,“中國一直在利用其日益強大的全球太空大國的實力,向其他國家提供合作機會和發展機會”。 美媒注意到,桂海潮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引起了中國網友的興趣,不僅是他作為第一位“普通人”航天員的身份,還因為他在官方照片中佩戴了一個“通常不會出現在航天員身上的配飾”——眼鏡。 CNN隨後提到,美國航空航天局對航天員的規定是“每隻眼睛的遠近視力必須矯正到20/20(在距視力表6米的位置能够看清),使用眼鏡是可以接受的”。 桂海潮 此外,CNN發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包括本月10日發射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本次發射的神舟十六號,以及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射的神舟十七號,都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計劃的一部分。 法新社將神舟十六號昇空的圖片放在了網站頭版,并援引一位專家的分析稱,此次發射任務代表了“一次定期的乘組人員輪換”,但即便如此,“這也是意義重大的”,因為“積累載人航天飛行的深度經驗很重要,不會總是出現新的里程碑”。 法新社網站截圖 法新社稱,中國的“航天夢”已進入高速推進階段。(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嚴姗姗) 【編輯:許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