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廣東中醫專家香港带徒搭橋探索中西醫協作路

分享到:
2023-05-12 10:58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12日電 題:廣東中醫專家香港带徒搭橋探索中西醫協作路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中西醫師一同巡房、研究病情、專家會診......內地醫療團隊援港抗擊新冠時的這番情景,在公立醫院日常診治中已隨處可見。已來港交流了一段時間的廣東省中醫院三名資深專家,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分享了他們在香港助推中西醫協作的體會。


香港中通社圖片

  2020年10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至2025年)》,提出依托粵港澳三地知名中醫藥院校,建立中醫藥人才協同培養機制,聯合培養一批高水平中醫臨床人才、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型領軍人才以及國際化複合型人才。

  2022年秋天,香港醫院管理局啟動大灣區訪問學者計劃,邀請三名曾經援港的廣東省中醫院大科主任鄒旭、主任中醫師謝東平、副主任中醫師吳廣平,在公立醫院有限制註冊,向中醫師開展住院臨床高階培訓。

  香港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中醫)黃巧雲向中通社介紹,計劃得到廣東省中醫院的支持,中醫專家抵港便啟動工作。粵港兩地同文同語,計劃以“師帶徒”方式至今已培訓了約30名本地中醫師。“我們特別感謝特別感動,三位專家放下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家庭,來到香港幫助推動中西醫協作的培訓。”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註冊中醫師超過8000名,但基本服務於門診。黃巧雲期望內地專家的中西醫診療經驗,能培訓一批香港中醫師骨幹,做好香港特色的中西醫協作服務,配合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期待計劃能够擴展到大灣區其他醫院,遍地開花。

  廣東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謝東平談起兩次來港的感受,認為這是一種延續。他說,中醫藥在新冠抗疫時得到香港市民的認可,所以才有了後面的交流計劃。從醫療隊的成員,到中醫訪問學者,角色不同,但謝東平認為共同點都是為了病人,他希望中醫服務能够照顧更多香港市民。

  “說實在話,我對香港的中西醫協作項目開展越來越有信心,一定會成為具有香港特色的診療方案。”謝東平讚揚香港西醫專、中醫學習能力強,內地專家就如同兩者的粘合劑。


香港中通社圖片

  目前,香港醫管局已經有三個病種運用中西醫協作方案,正在研究納入呼吸科作為新病種類。廣東省中醫院大科主任鄒旭表示,三個病種的實踐效果讓西醫同行認識到,中醫原來是這樣看病的,而進入住院臨床培訓,對中醫業界也是一種能力提升。

  作為心血管疾病治療權威,上月剛抵港交流的鄒旭謙虛地說,香港西醫非常先進,純中醫科研水平高,要培養中醫師成才,最好是學院派結合學徒派;香港“師帶徒”模式有利人才培養,這對我們也是很好的學習借鑒機會,希望把經驗帶到內地,幫助提升能力。


香港中通社圖片

  廣東省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吳廣平援港時便研究中西藥的處方運用,對新冠後遺症治療有不少實踐。他了解在香港推展中西醫協作不容易,尤其要在公立醫院開創,醫管局做了大量工作。從援港到如今的交流,吳廣平在多間醫院的體會是,溝通第一、建立互信,“中醫師提出診療方案先跟西醫師多交流,西醫師遇到棘手病例也會與中醫師尋求幫助”。

  吳廣平向中通社記者分享他接觸的肺積水病例通過西醫治療反反覆覆,運用中醫方法消腫對病情有幫助。“西醫師其實很樂意接受,但很擔心有副作用,我們治療了這麼多病人,目前一例副作用都沒有,所以大家很放心。”


香港中通社圖片

  中西醫結合治療,在新冠疫情後越發受關注,也正在實踐中摸索。從醫管局的培訓人數來看,第一階段參與的中醫師只有5人,第二階段則增至30人;病種也從痛症逐步探索擴大,參與的醫院從兩間到五間。

  “望、聞、問、切”,正在走進住院病房,中西醫協作能否在東西薈萃的香港形成可複制的方案,既亟待具豐富經驗的內地專家多培訓、多交流,也亟待一批本地生力軍。(完)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