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潮·香港|根植傳統 銳意創新——訪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

分享到:
2023-03-24 21:1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電 題:根植傳統 銳意創新——訪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香港中樂團齊心致力於奉獻卓越的中樂藝術,緊貼時代脈搏,發揮專業精神,追求音樂至高境界,成為香港人引以為榮的世界級樂團。” 香港中樂團排練廳內,刻有使命宣言的黑板引人注目,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在此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談他對樂團新使命的思考。



  世界級樂團,離不開世界級的指揮。中樂團指揮家的職業訓練並不多,閻惠昌憑此創新的融合職業享譽國內外樂壇。他的音樂故事從上海開始,職業足跡遍及新加坡、台灣,卻在香港看到了中西文化交匯的活力。

  1997年在香港中樂團執棒前,閻惠昌就留意到,這個樂團創立開始就具有國際專業機制。1987年香港中樂團在北京演出,閻惠昌感受到演奏曲目非常廣泛,充分發揮了樂團的藝術特色。

  相隔20多年,閻惠昌以藝術總監身份帶團北上演出,想出了觀眾投票決定曲目、發樂器給觀眾等創新形式,在內地樂團產生了化學反應。



  “香港中樂團兩次到內地交流,都好像一個石子投進去,引起一連串的漣漪。”閻惠昌總結,香港中樂團一直都在做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工作,“十四五”規劃將香港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中樂團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1997年上任以來,香港中樂團幾乎每年都在國際演出,扮演著講好中國故事的角色。

  閻惠昌回憶在香港履新後,首場演出是歡送港督,次日演出慶祝回歸。這兩場登台後,他的第一場售票演出在新加坡,“這好像是一種暗示,我來了香港後要更多地傳播中華文化到全世界去。”

  香港中樂團的足跡遍佈全球,閻惠昌所到之處給觀眾簽名時,長長的隊伍都是問一句話:“什麼時候能再來?”

  為什麼外國的觀眾這麼喜歡中樂?閻惠昌提到有專家總結,因為香港中樂團邀請的作曲家,接受了西方教學的思維,樂團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作曲技術與文化基因重新組合產生的作品,外國人很容易接受,覺得很新鮮,因此也受歡迎。

  談到文化推廣工作,有多年海外巡演經歷的閻惠昌坦言:“西方的文化推廣做到家了。”他舉例,西方的交響音樂會,在電台、文案、教學等,經常會有“觀眾最愛的100首”“最受歡迎的10個指揮家”這種包裝,“中國很多音樂愛好者,很自然就被洗腦了,最後覺得好像我們中國文化落後了”。

  “其實文化是不能比較的,科技有最新、最先進的說法,文化不能用先進和落後來衡量。”不過,即便在無法比較的文化領域,閻惠昌也一直帶領著香港中樂團銳意創新。

  在受訪中,閻惠昌多次提到融合、交流。在他的思考中,交響樂不僅是樂器的融合,更要開拓不同樂團、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中樂團曾辦過太極與中樂的融合演出,也曾以粵劇音樂和科技舞台特效辦演出,近日,更在郵輪直升機坪演出,並以5G網上直播。

  “文化越久遠越有魅力,結合科技可以彰顯文化的時代精神。”閻惠昌對於當下流行的ChatGPT饒有興趣,正在思考能否建立中樂的人工智能庫,用戶輸入樂器名字,就能看到文字、圖片、視頻、音頻,讓全世界都能了解、學習中國民樂。

  一個小時的訪談,閻惠昌侃侃而談,儒雅、博學、激情,即便談到人才難題、培養指揮家的挑戰,也依然非常樂觀。走過46年歲月,香港中樂團依然很年輕,69歲的閻惠昌,還有很多新想法待實現。(完)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李家超談上任兩周年:不斷提速提效,讓香港這艘船加速向前邁進
中通社專訪李家超:國安風險千變萬化,不能讓傷口再被挖開
巴黎奧運|港隊羽毛球奪四項奧運資格 小將冀衝擊金牌
從-3.7%到+3.3% 香港經濟正全速向前
巴黎奧運|相隔12年 港隊王嘉莉奪女子柔道參賽資格!
登上澳門最高建築 來自233米的高空VLOG!
曾志偉、譚詠麟也來打卡!香港明星足球隊試行深中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