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傅瑩指美“逢中必反” 歐洲對中國的誤解在加深

分享到:
2023-02-24 21:08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2月24日電 日前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23日在中國傳媒《澎湃》發表文章分享與會感受。她在文中提到美國與會者“逢中必反”,又認為歐洲對華誤解加深。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中)。圖源:澎湃新聞

傅瑩在文章中說,在慕安會上可以強烈感受到美國對華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美方與會者可以說是“逢中必反”,中國的意識形態、經濟政策、對俄關係等無一不成為他們指責的標靶。在涉及烏克蘭的問題上更是言辭強烈,一位美國州長用手指著我說,“如果今天中國能直接告訴普京收手,明天戰爭就可以停止”。這位態度傲慢的老兄若不是政治幼稚就是習慣了霸道,難道不明白,在一場衝突中,當雙方仍在交戰時,任何停火斡旋必須雙向進行,否則豈不是偏袒一方為其火中取栗?其實他就是試圖將歐洲人對俄烏危機的焦慮轉向中國。

文章說,在我看來,美國改變對華態度和政策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快速成長為世界大國的中國產生了深深疑慮甚至恐懼,害怕中國擁有更多世界權力,從而挑戰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

文章提及,在柏林和慕安會的交流中,可以感覺到歐洲人對中國的誤解在加深,最主要的原因是,當他們因烏克蘭問題陷入深深的安全危機感之時,對中國態度和政策缺乏了解。

文章指出,在對華政策上,歐洲人受到美國對華戰略競爭的影響比較大。德國也在制定自己的對華戰略,其中一個核心提法是把中國定義成“制度性競爭對手”(systemic rivalry)。這個英文詞組的準確中譯存在一定困難,systemic一詞有“制度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多重含義。歐洲人顯然指的是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問題。另外,rivalry的含義比美方提出對華競爭時用的competition(競爭)這個詞還要重,有非此即彼的零和含義。

文章最後說,確實,中歐關係中有些矛盾看似死結,但既然是結,就有解兒,關鍵在於能否誠懇相待、坦誠溝通並付諸行動。正如習近平主席講的,中歐關係關乎全球格局穩定和亞歐大陸繁榮,值得雙方努力維護好、發展好。(完)


【編輯:馬華】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