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學霸夫妻放棄北大復旦 紮根香港24年冀助青年上流

分享到:
2022-08-13 17:3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視頻 陳爍 張宏斌 雷睿


香港中通社8月13日電 題:學霸夫妻放棄北大復旦 紮根香港24年冀助青年上流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香港回歸25周年,有一批在香港讀本科的內地學生見證了港校收生的變化、兩地社會從互相好奇到深度融合……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了1998年通過賽馬會獎學金在香港上大學的多位內地“學霸”,其中就有一對在校園相知相愛的夫妻。

  1998年,香港高校有系統地招攬內地優秀本科生,賽馬會的獎學金計劃24年來已資助超過880位香港和內地優秀學生,與目前香港高校招生“50人搶一個學位”的競爭相比,當年的內地生來香港更像是一場“冒險”。

  畢業於科技大學的熊思晨和毛潔瓊,當年考進北大和復旦後得悉有機會可以到香港讀本科,憑著對港劇的專業角色印象和香港國際化的特點,“決定來看看”,兩人與其他十幾名同學一同在北京以“委培”方式培訓了一年,便成為了“港漂”。


香港中通社圖片 許其皓攝


  回想起初到香港時的種種陌生,兩人還能記得在食堂買飯學粵語、在校園觀察香港同學組建學生會的趣事。

  熊思晨回想起,“20多年前兩地學生環境還是比較融洽的,學校提供了很多幫助,同學對我們非常友好,互相學習普通話和粵語。”

  畢業後,在校園相戀的兩人都進入了國泰航空工作,在香港成家生子,已經從當年的漂,落地生根。熊思晨坦言,求職的經歷與進入科技大學的感受很像,即便公司同事普通話並不太好,但大家都對內地背景的同事興趣很大,也給予很多支持。

  普通話在今日香港校園並不罕見,內地生群體逐漸壯大,甚至有各種組織或網絡社群幫助他們熟悉香港,也有了一個新的概念——港漂。據不完全統計,香港“港漂”群體人數達到35萬。

  “香港就是我們的家。我的家庭在這里,孩子也是在香港出生、在香港的學校念書,所以‘港漂’不能完全代替我們現在的心境。”

  說起現在來港讀書的“港漂”,兩人頗有興趣研究這個概念。

  從學生時代的陌生到就業融入社會,這對夫妻已經沒有了內地人群體或“局外人”的想法,更希望能為香港做些事情,特別是以內地背景發揮獨特作用。

  毛潔瓊分享道,2020年3月新冠肺炎剛暴發,當時自己執行由香港去武漢的包機,帶近千香港人由武漢回港。


香港中通社圖片 許其皓攝


  她從沒想到,在湖北有那麼多港人在,內地香港之間的紐帶,是以深刻的情感為基礎的。而兩地政府部門也做了極其細緻的籌備,不分彼此,互相照顧。

  青年時代香港給予了求學機會,因此也結下一段姻緣,在國泰航空開展事業。壯年階段,熊思晨希望借助工作角色給香港帶來一點貢獻。

  他轉職香港職業訓練局,從航空服務業進入培訓行業。“當時受惠賽馬會,現在我也想回饋社會,希望在職業培訓方面給香港的年輕人提供更多選擇和機會。”

  24年來,香港變化很大,從事航空業的熊思晨和毛潔瓊感受最深的是基建行業一直在發展,初來乍到時震撼於高速便捷的地鐵網絡,而如今的高鐵卻能聯通內地很多城市,維港邊上也建起了故宮博物館。

  1998年來香港上大學的內地學生,因回歸大事件而對香港產生興趣,在香港讀書則剛好經歷了金融危機,畢業後與港人一同見證世紀疫症“非典”。香港渡過了10多年平靜發展歲月後,2019年的黑暴,2020年持續至今的新冠疫情,讓很多在香港的內地家庭選擇離開。

  熊思晨和毛潔瓊對香港仍然充滿信心,“香港有著與國家共同發展的前景,不需要祝福,我們直接為此奮鬥。”

  這對夫妻的臉上,總是帶著輕鬆的笑意,既有施展事業的振奮,以及對學士時代美好回憶的溫暖。與他們一樣的,還有金融教育科創行業的當年“學霸”,24年前香港賽馬會的一場實驗,埋下了兩地教育交流的種子,也為香港輸入了源源不斷的內地優秀人才。(完)

【編輯:陈烁】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