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李家超答香港中通社記者問(全文)

分享到:
2022-06-05 12:3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5日電 剛接受中央任命的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3日接受了香港中通社記者的专訪,回答了提問。全文如下:

香港中通社:請您談談剛從北京回來,獲中央任命後的感受?

李家超:您好。我受到中央任命為第六任特區行政長官,當然是一件很榮幸的事,但責任也非常重大。我也知道未來五年要做的事情是相當多的,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不會辜負中央對我的信任和香港人對我的期望。

香港中通社:國家領導人與您會見中談到要長期堅持新選舉制度,香港社會也有普選的聲音,如何平衡?

李家超:很明顯。現在改善之後的選舉制度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符合香港發展,符合“一國兩制”的精神,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香港經歷過最傷痛的時候,現在新的選舉制度只是在當時破壞香港情況後,選出了一屆政府,這意味著我們由亂轉治的關鍵時刻。

如果香港發展到很興盛,任何事情都很蓬勃。已經解決了房屋問題、民生問題、青年發展,大家都非常滿意。每一樣我們都覺得已經是一個很高的台階,再要達到這個過程,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很認同選舉制度要長期堅持。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香港中通社:最近坊間很關注您的組班過程順利與否,我們看到有一些報道,有些人很想進來,以前的“熱廚房”現在是香餑餑?可不可以透露一些您現在可以講的?

李家超:我知道大家都很關注組班的事情,大致上是順利的,當然選擇什麼樣的人去參與我們這個管治團隊,最主要是看他的能力、經驗,抱負、承擔以及執行崗位的理念是不是跟我一致,這很重要的。

因為(未來)五年,我們希望盡我們一切的努力去解決香港不同的問題,市民對我們的期望是很大的,我希望能夠找一個有能力做到的團隊,盡快希望讓市民對我們新的管治班子有信心。在這個過程當中,當然大家要有溝通,無論是我邀請的或者是自薦的,我們都一定會有一些溝通,溝通的過程中要了解他符不符合我剛才說的那幾個條件。當然無論是我邀請的還是自薦,其實在自己的領域都一定是有相當的經驗和能力。大致上是暢順的,我也很樂觀,應該可以盡快組成班子。

我們也要準備在7月1號上任,對他們當然有一些要求,也需要一些準備。過程是很愉快的,可以說的就是這麼多,因為在組建班子之後,要向中央提名,希望中央考慮及決定任命他們。這個過程完成了,才能正式向大家公布。給一點點耐心,不需要等很久的。

我肯定是在7月1日之前會公開將我的團隊介紹給大家。我也希望能盡快告訴大家。

香港中通社:在您的規劃中,上任之後,第一時間會解決什麼問題?

李家超:其實很多問題都要同時即時做,社會最關注的還是房屋問題,因為房屋問題確實是困擾了香港很長一段時間,我也知道每一屆政府都很努力去做,但的確涉及到不同的環節,導致我們在房屋供應方面是不理想。

很多市民的居住環境很需要改善,例如劏房、籠屋等問題,是不理想的。大家都很關注,我覺得特區政府既然是以民為本,縱然很多事情要立即處理,但最關注的事情應該聚焦在房屋方面,也正是因為它的困難程度,要克服很多困難,更不能等了。我希望在這五年裡可以有一些令大家滿意的進展,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在政綱裡面也很重視土地房屋方面的供應。

我一上任就會成立兩個組,第一個組是專門針對公營房屋的行動組,希望他們能盡快有一些成績拿出來。另一個是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這個就是整體土地房屋,無論什麼類型的房屋我們都要提速、提量、提效,用這樣的手段希望能盡快將供應做好,而且政綱也說了,公營房屋的行動組要在上任100天就要交第一份初步報告,看有哪些行動可以立刻做到。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我也提出了提早上樓計劃。如果有一些公營房屋已經建好了,但一些配套沒有做好,會不會有一棟或兩棟樓市民可以選擇,我不介意它的配套不好,也上樓。如果提前半年一年他們覺得很好,就值得去嘗試,當然這個計劃不是每個地盤、每個項目都可以,要看哪一些項目可以,所以行動組就是要去審視項目,哪一些符合提早上樓計劃這個想法。

除了提前上樓,也要看整體哪些程式可以壓縮,因為土地房屋涉及很多環節,一般來說由土地生地變成熟地到建樓,需要15到20年,實在是太長了。起碼時間方面可以壓縮,但這個程度多大,就需要這兩個小組去研究。這兩個組是高層次的組,會有一位司長級的官員去處理,希望能夠盡快處理好,有些成績,讓市民感受到我們對這方面的重視。

香港中通社:公務員改革多年來備受關注,很多人質疑AO治港的成效,很多人說公務員“不做不錯,小做小錯”。您覺得真實的情況是不是這樣的?是否有需要改善的空間?

李家超:香港整體的公務員是勤奮優秀的,而且政府的效率在一些獨立的報告裡面是世界第一。如果政府的效率被公認為世界第一,所涉及的公務員必然是做事有效率的。

但有一些情況可能令我們的效率發揮不了或者彰顯不了。特別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的時候,有一些大家不希望看到的情況,比如當時的確診數字、死亡數字上升,超出了醫院的負荷能力。所以有些病人急診室也進不了。那時包括我們的醫療系統,檢測能力以及隔離設施都不夠。謝謝中央全力支援香港,包括建臨時醫院,援建方艙醫院、派醫療團隊來。回看疫情,制度方面我們可能需要再強化,令整體應對更有效。

我認為整體來說,香港公務員是優秀的,有辦事能力的,但如果有些程式很繁複或者過時了,導致他發揮不了,當然這個在系統上要改變,另外為何我們提出要架構重組,因為系統方面,如果權限清晰一點,大家做事也能夠更明白應該做些什麼。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簡單而言,系統需要改善的情況會影響團隊的發揮能力,包括一些過時的重複的程式,或者當需要領導去指揮,去明確講次序怎麼排(的時候),沒發揮好。當然現在也有一些意見,要優化整個系統,所以我提出要建立團隊精神,要有“一加一大於二、不分你我”的文化,總之以結果為目標,以解決問題為依歸,那就不會太擔心。只是我自己管自己,看不到大局。

再者,我在政綱裡面要求,做領導,要在問題開始醞釀的時候,就主動加入做出指揮,這個也是很重要。我們的同事怎樣能幹,也要等指示去做,如果指示不來就沒得做了,或者指示不清晰,也沒得做。權責不清晰,不知道去東還是西的時候,也沒有人指示,就浪費了時間。所以我覺得要公道一點,你看我們過去回歸到現在,特別是2019年以前,社會還很正常的時候,整體效率和公務員表現都是不錯的,當然有些突發情況,超過了負荷能力,另外一種指揮方式要發揮出來。

所以我覺得要客觀、整體去看。上任之後我在幾方面會強化,第一是處理危機,要讓團隊有危機意識;第二指揮方法也是不同的。即是說,如果你以時間優先,會少一點時間討論,但是多一點時間做指揮。再者你要用一些平時未必用的方法,未必是最完美的方法也要做,因為危機來了,等不了的。我也希望上任之後,可以建立這一種應變能力和意識,這是我主力要建立的應變能力。

香港中通社:可否談談與內地的“通關”情況?

李家超:我們要現實點去看,我知道很多市民都想盡快跟內地“通關”。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的疫情還有幾百宗,300宗,400宗徘徊,另一方面,內地的防疫措施也有他們面對的壓力。

我們希望不要增加內地的防禦風險,而且這些風險都是要可控的。怎麼做到這件事情呢?當然需要溝通,我們要盡量創造一些有利的條件,將可能的障礙都移除,也就是說自己要做好自己本身,然後上任後會跟內地溝通了解,達到什麼情況會有可能性。但是我們也要務實一點,要考慮到香港的疫情和內地疫情管控的重要性。我們要明白,真真正正最終決定,都是內地去考慮疫情的整體情況去做出的。

會努力,但相信市民也要知道,要一段時間,我們盡量去考慮不同的方案,看看可能性是怎樣的。我會盡力,但大家要有一個心理準備,這不是一個快的過程,但要自己努力,例如打針、接種疫苗,我們現在第一針接種率超過九成,第二針還沒超過九成,第三針更遙遠,六成左右,所以這個要努力。

另外,我們應付疫情的能力要做好一點,確保疫情維持在可控程度,否則防疫都做得不好,去跟內地談任何“通關”的可能性,也很不公道。會努力,但市民應該知道現實的情況有很多挑戰,我們要克服。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香港中通社:前幾任的特首都有提到和諧、團結,來彌補所謂社會撕裂,曾經也提出同行。到了您這裡就是“我和我們”。您有沒有信心去彌補社會裂痕?

李家超:我很重視執行能力,將理念付諸於行動,這才能真真正正發揮到“同”的作用。我的“同”有兩個元素,第一是政府裡面的“小同”。在政府裡面的共同的團隊精神,讓我們不分圈子,一加一大於二,也不會計較你還是我的範圍,總之以結果為目標,這是政府的“”。只是講,沒有去營造團隊精神,是達不到“同”這個理念。

團隊精神是要營造的,包括領導要以身作則,要有一些實質的行動和他的團隊一起去做。我會花很多時間去和所有的司局長一起,除了增加互相了解之外,也要開放討論,政府內部也要廣納不同的意見。當然確定了之後,最終是向著決定了的方向去做,這是政府的“同”,如果我能建立起18萬公務員都“同”,那這個力量就不是一個人,不是行政長官一個人,而是18萬公務員的。

第二個更大的“大同”是社會,團結社會、營造力量,這是一個大考驗,不容易。但是就像我剛才說的理念,在政府管治團隊裡面,經過實行措施使得團隊精神建立起來,同樣可以放到社會當中,當然要做這件事就不是行政長官一個人做,是整個管治團隊,那現在我的管治團隊如果說三司十五局,加上副司長是21個人,再加上副局長,以及部門首長,這些在18區裡都要做。

為什麼說要用實際行動去實施那個“同”?在我的政綱裡面,在18區也會建立一個團隊,拿來做關愛和服務。在政府的層面,除了司局長共同去管治整個政府之外,政府加上18個區共同去開新篇,就不止政府有領導角色,民間將需求的資訊給政府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去解決地區提出的問題,就變得貼地了。

如果政府自己想著去做甲乙丙,下面可能講abc,未必是能對接的。我覺得要高效,就要強化大家的合作和互信,還有渠道,那這個“同”就更有效果。所以要經過一個實踐過程,不是一個理念。這個是要花時間去做的,但是我必然會做。

香港中通社:香港的八大中心地位也是中央對香港的期望。大家比較關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創科中心。組班子時有沒有在這兩方面重點考慮?

李家超:這是我們很關鍵的發展優勢,第一,金融中心是香港固有的強項,區域裡面最強,我們的排名是第三或者第四。以前金融方面本地生產總值是超過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產生出來的社會價值當然是多的。金融中心地位有很多發揮空間,很多產品還可以強化。例如人民幣離岸中心,現在正逐步做;例如數碼化方面的優勢,還有近期推出的ETF通,不同產品都會強化金融中心的地位。交易所方面,很多規矩可以再優化,吸引一些不同企業來到香港上市;如果參加RCEP,很多在東南亞的企業都可以招攬來港上市,所以其實空間很大的。

當然創科也是。如果沒有創科就很難有未來,因為競爭都是講創科,我們在這一方面有優勢,加上大灣區,所有產業鏈都會擴大,科研是香港的傳統優勢,商業化、市場化都做得不錯,再加上大灣區,有市場、有產業鏈,這方面的吸引力很大。

我們和深圳以及河套區,大家都有科技園的計劃,接下來在新田科技城會有整片土地,將創科力量再發揮出來,這個吸引力好大,而且創科裡面,會產生工作崗位,工業也會再增值。

有一件事情我覺得特別明顯,人才或者資金怎麼樣來,第一要看這個地方有沒有機會,有沒有競爭力,以及有沒有市場,這三樣香港都有。

本來我們的市場已經不錯了,再加上大灣區的空間,整體的承載力又大了。比如說我們本身在獨立的分析裡面,創科的地位,如果香港來講,某一個領域可能排第14,但深圳和香港加在一起作為一個創新群,即刻跳升至全球第一。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在這方面我是充滿希望以及有信心的,而且香港的人才很多,我們經歷這麼多年,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一路都做得很好。現在我們再看吸引力、競爭力一路加大,空間就更加大了。有人才、有經驗,在這方面有優勢,我們的整體的系統和結構都很有競爭力,香港低稅,而且有清晰的法律制度,市場化、國際化,優勢是很大的。

香港中通社:近年一些社會人士擔心香港人才外流,您會憂慮嗎?

李家超:香港市民進出是很常見的,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有一些考慮,選擇在香港還是去外地一段時間,但是我們經歷了那麼多次,可以看到只要有信心,香港有吸引力,人就會自動被吸引來,包括離開了的香港人也好,外國人也好,我很有信心。

我看到有一部分人現在選擇去香港以外的地方,是因為疫情,我們需要隔離等等,他們可能因為旅遊的理由離開了香港,這些始終是短暫的。當疫情受控,將來出入境措施穩定下來,我相信香港的吸引力、機會、市場會自動令很多人回來,或者進入香港發展自己的可能性。關鍵就是香港是否能夠讓他在這裡發揮他希望發揮的力量,創造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目標。

香港是否令他覺得有機會,是否能讓他取得成功,是否令他感覺這個市場能得益,再者香港還有兩個優勢,一個優勢就是聯繫全世界,原則上出出入入很容易、很方便。另一個更重要的優勢是我們聯通內地,是進入內地最有效的橋樑和通道。很多外國的公司選擇在香港,也是因為香港進入內地的方便。當然也有疫情的理由,疫情的管控始終會穩定下來的,穩定下來之後,大家就知道這已經不是障礙,就會讓他們選擇香港作為發展、居住、就業、創業和進入內地,實現任何夢想的地方。這方面我們當然會努力,令香港成為一個更加吸引人的地方,包括居住環境等等,在這五年我的目標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做。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香港中通社:上任後會不會走向國際去推廣香港?

李家超:當然。其實不管疫情怎樣,我們不能再等,不能再慢了。我會派訪問團到國際不同地方,第一是去講好香港的故事,反映現實。你看到因為很多政治理由,國際對香港不公道,有雙重標準、抹黑、故意攻擊。因為香港可能在中國和外國的博弈當中,成為一個“香港牌”。所以我們更加需要把香港的真實情況反映給大家聽。

無論怎樣的政治環境,香港都要出去招攬不同的人才,招商引資這一方面要做,我們會主動做,不管政治的情況怎樣,因為始終來講,競爭力、經濟、發展香港成為吸引人的地方,這是一定要做的。再者,我們要理直氣壯將人家所說的那些歪理,或者完全沒根據的事情矯正。這對香港公道,也讓世界知道真相,所以我必然會派不同的人,包括官員,包括社會各界人士去將香港真真正正的事實反映給大家聽。

香港中通社: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25年中香港經歷太多了。這幾年裡,您經歷過黑暴,帶領團隊到前線,大家印象很深。您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李家超:最深刻印象,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跟我一樣,就是2019年“修例風波”所引發的對香港的那種破壞、傷害,包括無辜的市民被人家襲擊,嚴重襲擊,汽油彈周圍扔,破壞我們很多市民(的生活),香港差不多癱瘓。有些人還想要和香港“攬炒”、跳崖。也看到很多外部勢力推波助瀾,導致香港這麼受傷害,看到大家很心痛,這個我相信是最難忘的。很可能我的印象比其他人更深,因為我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不但要面對這樣的情況,還要和執法部門特別是警隊一起到第一線去和暴力對抗,見到比如警隊執法部門受傷害,那個心痛的感受是最難過、最深刻的,所以我覺得這是終身難忘的。

但是這種經歷也是成長過程當中一個重要的一部分,原來有一些風險可以來得那麼快,製造的破壞和傷害那麼嚴重,所以在我的成長裡面,特別是在我的公務生涯裡面,更加知道居安思危,底線思維。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做好預案應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我接下來的五年,我會全面發展經濟,也會處理民生問題,但同樣我也會確保我們做好風險管控,沒有後顧之憂。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而且這五年是由治及興的關鍵年,由治及興的關鍵,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能處理風險的安全環境,那就可以昂首闊步。在這五年期間,甚至五年之後向前望,就不需要太過向後望,那前進力度以及信心就會很強。這也是我給自己的一個責任,就是做好防風措施。就像打風,要做好防風措施,當風暴一過或者風暴處理完後,就昂首闊步向前走。

香港中通社:現在有了國安法,您有沒有一句話令香港市民放心,不會再發生2019年那樣的情況?

李家超:我絕對有信心,不會發生,不會再發生。為什麼呢,第一,我們現在的安全風險,特別是國家安全風險,基本上是受控的,所以說如果再發生這樣大型的一個攻擊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不表示我們不會有一些零星的、個別的案件,比如我們近期還有一些本土的恐怖主義的案件。有人被拘捕,有爆炸品,所以要有憂患意識,但是整體情況只是個別零星的。第一他沒有環境容許蔓延出去,現在我們的情報收集以及系統設置都已經得到強化,相信這方面的資訊我們很早能掌握。特別會盯著一些非法資金的流動,因為很多犯法的行為,沒有資金是做不到的,所以在非法資金流動方面我們會很小心去監察。在不同的領域情報搜集加強了、系統強化了,意識整體強化了,我很有信心,這種風險是可控的,是能處理到,也會很快就不讓它蔓延。

香港中通社:經歷這麼大的黑暴事件,其實是很危險的,包括人身安全都有危險。包括會受到制裁,包括當了特首可能就沒有銀行戶口等?有壓力嗎?

李家超:這些更加讓我相信,如果我做這些事情可以引起其他人對我的惡意破壞或者攻擊,那證明我做的事情是有實質價值的,否則他們也不會要來對付我。既然我做這件事情有實質價值,那證明我在做一件對的事情,那我應該努力做,讓這個價值更實質,更強化出來。因此,這對我來說完全沒有影響,更讓我信念更強。

事實上,我也被所謂制裁幾年了,我的生活如常,所以這些根本是一些霸淩的伎倆而已,我們不會讓他們得逞的。當然,每個人都對每個事情必須有承擔,當你有承擔的時候,也就不用太去計較一些個人的得失。當你能分析什麼是大,什麼是重要的事情,那就能處之泰然。當你在做一件這麼重要的使命,國家安全,維護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香港的整體利益,縱然自己要付出。這是大我和小我的區別,是很清晰的。

香港中通社:平時您在公眾場合,多謝、辛苦總掛在嘴邊,待人非常誠懇,這些可貴的品質是受到什麼影響的呢?教育還是家庭?

李家超: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經歷了社會的教育、人際交流,不知不覺之間也許就形成了自己的個性,我很尊重他人的感受,講一句話,都會先考慮會不會傷害對方。

匆匆一生人,尤其是在我的這個年紀,特別珍惜感情,身邊的人也許過了幾年就去了天堂了,因此會忽然想到,還是要珍惜身邊的人。這是由生活方式、日常接觸的事情、看過的書所影響的,無法刻意訓練,很難去形容。

香港中通社:談談家人?您當選那天,平常很低調的太太也出現在公眾視線,就算是“超人”,您現在的時間可能都不夠陪家人,怎麼平衡呢?

一家人最真摯的感情,是沒有東西可以取代的,要付出一切,給對方最好的,我相信這是大家很多年一起培養出來的感情。我工作四十多年,很多時候留給家裡人的時間很少,太太完全一點怨言都沒有,照顧家庭,我當然感謝她。再者,我對她的照顧很少,讓我現在也要特別注意她身體各方面,這當然也讓我更加愧疚。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她的確支持我,我當然感謝她。平時她確實比較低調,當大家的感情到了理解對方的程度,心理上的互相支持,已經是最大的動力。有時候不能回家就打個電話問問情況。

有沒有怨言呢?年輕的時候當然會有,現在甚至會鼓勵我,讓我別太辛苦,休息一下,開解我。當然有時候她的開解也讓我覺得責任更重。現在香港很多事情我都要處理,留給她的時間更少了,到了這個階段還是互相體諒、互相支持。我和太太之間已經不需要說距離多近,大家的心是在一起的。

香港中通社:當選當天有沒有慶祝?

李家超:有的,不過也是簡單吃個飯,和孩子在一起。這是人生中很難忘的時刻,我相信任何人經歷過競選、一番辛苦的努力,有了相當鼓舞的結果,這一定是難忘的。可以和我太太一起經歷的,就更加難忘了。

香港中通社:您的個人奮鬥經歷,是香港獅子山精神的最佳典範,有什麼話想激勵年輕人的嗎?

李家超:其實香港是一個很公平的地方,也是一個很有機會的地方,所以只要努力。不斷去增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努力就有機會成功,而且每一次的成功是建立在創下一個成功的機會。

但是也不要讓某一次的失敗,就讓自己氣餒,我自己經歷過很多失敗,我曾經在警隊的時候被上級嚴重責駡,認為自己已經一無是處了,但是一覺醒來,我還要面對將來,那只能繼續裝備自己,再去努力。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要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我曾經跟我的舊同事說,你每天學一件事情,你一年就學365件東西,如果你身邊的同事沒有這麼想,那你一年之後就比他多了365個強項。所以自我增值努力就一定會有成功的機會。

每一個時代的成功方法都不一樣,例如在我成長的時候,很傳統的就是你努力、勤奮在一個崗位裡面發揮能力,增加不同的經驗,這是一種方法。而現在我們是科網的時代,可能方法不一樣,但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你看到我們在創科方面,現在很多公司是獨角獸。

現在時代不同,但機會始終存在,方法可能不一樣,但要自己去尋找,不能給自己一個藉口“當年會成功,現在不行了”,這是錯誤的,方法不一樣,但路徑是一樣的,要不斷地自強不息,爭取機會,努力不懈,失敗乃成功之母。不斷努力,總有成功的機會。香港是很公平的,只需要有這種態度,就會有成功的機會。

香港中通社:您現在的工作很繁忙,如有空閒喜歡做些什麼呢?還有練習氣功嗎?

李家超:有練習,只是時間少了很多。這也是一個教訓,早點投資自己的健康,到頭來得益比投入的時間要大很多。我現在的健康是因為20多年我不去玩,而是投資在健康上,這也讓我現在不需花錢看醫生,或者說不需要看太多醫生。所以說,人要決定自己走的路時也要有前瞻性,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對自己身體好,鍛煉身體,也是一種自強不息,否則沒有這種體能,也沒有這種精力去從事喜歡的事情。

至於業餘愛好,只要我太太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我喜歡做的事情。她喜歡做慈善工作,唱歌給老人家和弱勢群體聽,如果她在家裡練歌,我會聽她唱歌,會覺得那是一個很滿足的時刻。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