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接棒“北部都會區”:李家超的使命與機遇

分享到:
2022-05-11 21:28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1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静子)若由南往北俯拍香港,會看到這樣的畫面:南邊的維多利亞港畔高樓聳立、霓虹璀璨,往北是如蜂巢般鱗次櫛比的公營住宅,而後則是此起彼伏的山丘和大片的荒野之地……這一被經濟學者稱為“南重北輕”的發展格局,已成為困擾香港百年的世紀難題。如今,“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劃與實踐為“破題”帶來了希望。

日前,當選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的李家超在其政綱中強調,要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並提出六大核心政策,其中就包括“成立專責部門,開發北部都會,啟動發展引擎”,“接力”由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的“北部都會區”。

這意味著,這一在香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規劃,不僅不會因為施政者變動受影響,反而將更具確定性地被加速推進。

“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其建設的意義不僅在於緩解香港長久以來所面臨的土地困境,更重要的是,其背靠大灣區、連結整個內地的天然優勢將為香港經濟打開全新的發展空間。

長久以來,融入大灣區、搭上內地發展快車一直是香港施政者與有識者努力探索的方向。然而香港要想融入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格局中,需要解決兩地交通的無縫銜接,產業的有機融合,以及包括人流、物流、資金流和數據流等經濟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等諸多難題,而建設“北部都會區”已被視為目前最具現實意義的破局之道。

作為本屆香港施政團隊的主要成員,李家超顯然清楚這一規劃的深刻要義。他在政綱中提出,要以“北部都會區”為新的發展引擎和紐帶,與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積極參與及推動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落實河套區“一區兩園”等政策,開拓及帶動多元經濟。

多元經濟正是當前香港需要突破發展瓶頸的“新動力”。李家超在政綱中強調要“發展創科中心,帶動經濟轉型”。其中包括將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構建國際科研之都帶動經濟轉型。“無創科就沒未來,香港在這方面不會等,也等不了”。他承諾會拓展政府創科政策,提升整體科研生態圈,把握大灣區發展,推動與周邊城市產業鏈互補和結合。

從發展空間來看,“北部都會區”涵蓋陸地面積約3萬公頃,既能為多元化的商業活動提供場地,也能為居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還能舒緩香港土地房屋供應短缺的問題。從地理位置而言,與深圳毗鄰的“北部都會區”讓香港有機會藉助其高科技產業優勢,使香港發展更加平衡,形成“北創科、南金融”的全新發展格局。

資料圖:文匯報

要改變香港百年來的發展格局當然不能停留在“紙上談兵”。李家超目前明確了會設立“北部都會區”發展統籌部門,並會採取“先易後難”的原則,訂立時間表和路線圖,分階段推進和落實。而如此宏達的規劃能否落地,真正考驗的是政府的實際執行能力。

相對而言,李家超很“幸運”。

一方面,隨著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和實施以及選舉制度的完善,香港“由亂轉治”,社會撕裂逐漸癒合,團結共進的社會共識日趨顯現,立法會走出“拉布”泥潭,新一屆特區政府面臨的施政阻力無疑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在中央全力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背景下,“北部都會區”也一定將收穫更多來自北京的支持。

更重要的則是政府本身的管治能力,這是經濟發展、民生安穩的基礎,也正是李家超政綱的一大核心理念。他強調要強化政府治理能力,團結一致為民紓困,在政綱中提及“團結”11次;他會以“結果為目標”為施政方向,樹立“敢做事的新風”,並訂下“百日KPI”。

市民所期待也正如李家超在宣佈參選時、在政綱結尾所言:“為香港創造一個安定、穩固的環境,讓香港無後顧之憂,可以大步前行。”而“北部都會區”或許將是香港向著實現“二次騰飛”這一目標邁出的第一個大步。

【編輯:李泺】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