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3日電題:氣候大會成果不盡人意,拜登為何一再抨擊中國?
香港中通社記者張婕舒
美國總統拜登11月2日繼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上,抨擊中國及俄羅斯領導人沒有到場出席,是“犯了巨大錯誤”。對於拜登的一再指責,研究美國問題的專家認為,或是因為中國領導人不在場,拜登難以對其施壓,因而感到憤怒。
100多個國家2日在大會上簽署協議,承諾在2030年前終止森林砍伐,並扭轉森林流失和土地退化危機。拜登當日還宣佈一項計劃,整合美國政府能源、農業、交通、住房和內政部等,共同削減甲烷排放。
拜登稱讚這些成就,並嚴厲抨擊中俄,稱“中國沒有出現(在這次會議上),坦率說,是犯了巨大錯誤。他們失去了影響全球和在本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所有人的能力,我認為俄羅斯也是如此。”此前10月31日,拜登就曾批評中國領導人“未現身就氣變作出承諾”。
對於美方的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3日表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是實實在在的,希望美方切實承擔起應盡的責任。他2日還解釋了為何中國領導人只在大會發表書面講話,而非視頻連線,指出會議主辦方沒有提供視頻與會方式。
拜登爲何一再指責中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11月3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分析指:“拜登將氣變問題視作重大議題,希望在此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因而他此次非常積極,帶了半個內閣赴會。但中國領導人沒有到場,美國就喪失了利用現有排放優勢向中國施壓、讓中國在眾多國家面前難堪的機會。而且因為中國僅派了特使到場,美方施壓效果有限,也無法如預期般取得成效。因而拜登非常失望生氣,一再批評中國。”
拜登2日還在記者會上表示,美中兩國正展開競爭,而不是衝突,雙方不應有誤解,應確保不發生意外。
劉衛東指出:“拜登政府一直將美中關係形容為‘競爭’關係。拜登希望藉此向外界表明,美國並不是要處處和中國對抗,這一點和特朗普時期不同。不過,拜登同時也表明,不會輕易對中國放鬆施壓。”
有環保政策專家指出,由於中俄領導人沒有出席大會,印度的承諾也未達預期,此次大會達成大幅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新協議的希望已經破滅。並指出,美中氣候合作應該從“上游”出發。
中美氣候合作前景如何?劉衛東認為:“起初美中將氣變作為可合作的議題提出,但拜登上台9個多月來,可以看到雙方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十分不同。中方的立足點是總排放量,美方則是當前排放量,因而兩國能展開的合作很有限。目前不確定美方是否仍將氣變問題視作和中國的一個合作點。相信兩國可以在局部問題上達成合作,但氣變問題整體很難成為兩國具代表性的合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