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楊流昌:兩岸共克時艱謀融合 反制外部干涉護統一

分享到:
2025-04-24 10:0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4月18日至23日,大陸在南京、杭州、成都三地接連召開台商座談會、兩岸基層民生發展交流會及融合發展交流會。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全程出席並發表系列講話,釋放出大陸在當前複雜中美關係與台海形勢下深化兩岸融合、反制外部干涉的清晰信號。三次會議既是對兩岸同胞福祉的務實關切,也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干預的堅定回擊。

(圖源:中國台灣網)

經濟壓艙:以制度韌性抵禦外部風險

在中美經貿摩擦持續、美國濫徵關稅衝擊全球供應鏈的背景下,南京台商座談會聚焦台企發展困境,傳遞“大陸始終是台商堅強後盾”的承諾。宋濤明確強調,大陸經濟基礎穩、韌性強,有足夠能力應對美國關稅戰等挑戰,並將通過落實同等待遇、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連結、支持台企參與國家戰略等舉措,助力台商轉型升級。這不僅是對美國單邊霸淩的經濟反制,更以制度優勢為台企注入信心,彰顯兩岸經濟“脫鉤斷鏈”不可行的現實。

基層聚力:以民生紐帶夯實統一根基

杭州的“兩岸基層民生發展交流會”則直指民心所向。宋濤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底線,呼籲兩岸同胞共同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脅迫訛詐。這一表態劍指美國近期在台海問題上的“以台制華”操弄,如對台軍售、政治勾連等行徑。會議通過基層對話深化“血濃於水”的民族認同,將民生議題與反分裂鬥爭相結合,既回應台灣代表關於“零關稅通道”等訴求,又以共同福祉為紐帶,築牢抵禦外部挑撥的民意防線。

成都突破:以融合發展破解政治壁壘

作為壓軸會議的成都“兩岸融合發展交流會”,首次披露了融合發展的具體路徑。宋濤宣佈三項突破性舉措:

試點“兩岸共同市場示範區”:在福建平潭、四川成都等區域,對台企實行負面清單外“非禁即入”政策,推動兩岸金融、物流、數位產業規則對接,打造台胞“國民待遇”實踐樣板。

深化“新四通”合作:以福州-馬祖、廈門-金門民生專案為範本,推動兩岸在能源、通信、基建等領域共建共用,首批合作清單包括金廈跨海光纜、閩台海上風電並網等20個項目。

設立千億級“兩岸青年創業基金”:支援台青在大陸數字經濟、綠色科技等新興領域創業,配套“居住證+社保”一體化服務,破解台胞融入障礙。

這些舉措直指民進黨當局“抗中保台”政策的軟肋:通過制度性開放,讓台灣民眾直接感受融合發展紅利,以“有感經濟”消解政治對立。會議期間,台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公開表示:“兩岸產業鏈互補性遠大於競爭性,台企參與大陸內需市場是生存必選項。”

形勢與展望:反干涉謀統一的戰略清醒

當前,台海局勢因美國“印太戰略”升級而更趨複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4月21日聲稱“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卻同步批准對台5億美元軍售,其“兩面手法”暴露無遺。在此背景下,大陸三次會議傳遞出清晰的戰略邏輯:

以經濟融合對沖“脫鉤斷鏈”:通過制度性開放將台企深度嵌入“雙迴圈”體系,使台灣經濟與大陸市場形成“不可逆綁定”。

以民生合作瓦解“去中國化”:通過基層交流重建兩岸社會聯結,從文化認同層面消解“台獨”意識形態根基。

以底線思維反制外部幹預:宋濤在成都警告“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都將被歷史審判”,釋放大陸維護主權的堅定決心。

結語

從南京的“穩鏈保供”、杭州的“民心築基”到成都的“制度破冰”,三次會議層層遞進,彰顯大陸對台政策的系統思維:既以融合發展擴大“反獨促統”陣營,又以底線紅線震懾分裂勢力。歷史早已證明,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系於民族復興,任何“倚美謀獨”的幻想終將被現實擊碎。大陸正以戰略定力與務實行動,為台海和平寫下最具說服力的注腳。

(本文作者為中評智庫基金會主席、太和智庫港澳中心主任 楊流昌)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