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畫師抵香港 非遺文化世界傳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4月23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譚暢)從青海熱貢到香港特區,高原之上的唐卡藝術蜿蜒抵達沿海的現代都市。作為熱貢延續500年“神畫師”家族的第14代傳人,羅藏旦巴在唐卡藝術上獻出了數十年春秋。 “唐卡”為藏語音譯,是西藏佛教中特有的繪畫藝術,指用彩緞織物裝裱成的卷軸畫。香港中通社記者近日對話羅藏旦巴,了解熱貢唐卡畫派在現時的傳承與創新。 用貓毛細筆勾勒、唇舌潤筆,唐卡的鮮艷色彩,在羅藏旦巴的點滴渲染下緩慢呈現。羅藏旦巴說,繪製唐卡所採用的顏料,皆由天然礦石,如綠松石、紅珊瑚等,與牦牛骨膠一同熬製而成。暈染時,只能採用口水潤筆,畫出的顏色更加鮮艷。 早在2009年,熱貢唐卡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羅藏旦巴近兩年也當選為中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個人。談及唐卡這項非遺的傳承,羅藏旦巴認為,繪製佛像的比例和線條的勾勒,是兩大難點。 在唐卡作品中,每尊佛都有嚴格的形象和比例,差一絲一毫都不可以。要牢記這些比例,最快也要至少四年時間;而線條勾勒方面,羅藏旦巴指,唐卡僅用拇指、食指兩根手指拿毛筆,對線條的粗細和流暢程度,都有要求。 早期的熱貢唐卡,畫面較簡單,多以佛像為主。羅藏旦巴寄情於山水,以各地特色景點入畫,將菩薩放於藏地外的山水間。例如,他曾提取瑞士雪山的景色特點,把雪山繪在唐卡中。是次來香港,羅藏旦巴亦遍覽維港景色等,期望將香港的美融入至唐卡的創新。 香港作為中西方文化交匯的平台,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近日宣佈,將於今年6月舉辦首屆“香港非遺月”。羅藏旦巴亦獲香港大學佛學院邀請,為佛像點睛開光,並於6月中旬來港大授課。非遺傳承,跨越山水,邁向未來。(完) 【編輯:譚暢】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民調下降、被美國多州起訴,特朗普關稅戰要“認輸”?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