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港童濫用電子產品 學者倡仿效內地加強規管

分享到:
2025-04-07 10:3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7日電 香港一項大型調查顯示,學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的情況加劇。有學者指出,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影響精神健康,建議特區政府仿效內地,加強電子產品規管。又認為若有企業出品的遊戲軟件等產品造成負面影響,應負上社會責任,比如繳交額外稅項作為補償。

香港衞生署日前公布的學童健康報告顯示,2023至2024年度,43.3%小學生表示在一般上課日,會花2個小時或以上使用互聯網或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比例較新冠疫情前的約30%為高;中學生方面,比例高達80.9%,情況令人擔心。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影響身心健康。香港大學臨床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表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導致學童眼球拉長,有可能提早在約40歲出現視網膜脫落、黃斑病變及青光眼等眼疾,提醒學童使用電子產品時,眼睛距離螢幕最少30至40厘米,並作適當休息。

葉柏強強調,除主流網站外,還有一些“暗黑網”,有很多罪案正在發生。如果家長太過縱容及不理會孩子,讓他們長時間自行在網絡世界浮沉,最終影響會非常大。

有學者亦說,若使用電子產品以作娛樂的時間超過用來學習的時間,焦慮、抑鬱等精神問題就會相對較多;英國《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2019年刊登的研究亦證實,過度使用社交媒體與青少年抑鬱症之間存在關聯。

因此,香港大學學者葉兆輝建議青少年減少上網時間,避免精神壓力增加。

“有很多青少年、少女喜歡將事情上載至Instagram(社交平台)上分享,受別人的品評,導致很大的心理壓力。”葉兆輝提到,另一方面,在網上逗留時間越長,就有機會接觸更多不合適用家的資訊,不但影響自己的精神健康,也影響與他人的關係。

葉兆輝表示,內地已為使用電子產品設時限,建議特區政府仿效。又認為若有企業出品的遊戲軟件等產品造成負面影響,應負上社會責任,比如繳交額外稅項作為補償。

有議員日前也在香港立法會提出質詢,要求特區政府參考內地及外國做法,研究以立法等方式限制、以至禁止未滿3歲的嬰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以及為中小學生使用電腦和網絡的時間、方式等制訂指引。

近年,內地雖大力發展創科及推動智能化生活,但也意識到未成年人沉迷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巨大。因此通過實名登記制等方法,以限制青少年上網、玩遊戲及瀏覽社交網站的行為與時數。澳大利亞早前也立法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多數社交媒體平台。

美國多個州也醞釀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監管。2024年3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簽署了一項州議會通過的法案,規定該州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不得開設社交媒體帳號;14歲以上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開設社交媒體帳號需要獲得家長同意。該法案於今年1月1日起生效。

還有一些國家把多種能連接網絡的電子產品列入管控,荷蘭各地小學課堂自2024年9月起禁用手機、智慧手錶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

法國政府今年1月推出新版“兒童健康手冊”,新增了兒童對於電子產品的“螢幕防範”內容,建議3歲以下嬰幼兒應完全避免接觸螢幕。(完)


【編輯:劉春】

視頻

更 多
【通視街採】全球股市崩盤 香港股民怒罵特朗普
亞洲三項鐵人錦標賽香港開賽 過百位精英運動員雨中激情競逐
馬場黃金兩餸飯 清明祭祖也潮流
為什麼需要愛國教育?卓永興:中華民族是我們的根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