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從《破·地獄》票房大收看港片前景

分享到:
2024-11-19 14:2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最近,一部香港電影的火爆程度超出人們預期,出現了久違的影院人潮。這部票房勢如破竹的電影是英皇出品的《破·地獄》,由陳茂賢執導,黃子華、許冠文、衛詩雅等主演,於11月14日在港上映後,連創9項紀錄:香港電影開畫日最高票房、香港電影開畫日最高入場人次、香港電影最高開畫日累積票房、香港電影開畫日最多場次、香港電影單日最高入場人次、2024中西片開畫日最高票房、2024中西片開畫日最高入場人次、2024中西片單日最高票房、2024中西片單日最高入場人次。

此前火爆的《九龍城寨之圍城》曾經創下3天破千萬港元的紀錄,這部電影上映3天票房收入1900萬港元,超越《九龍城寨之圍城》。《破·地獄》不僅在香港火爆,還吸引了內地許多觀眾南下香港觀影,並成為今年衝擊多個電影獎項的熱門影片。

香港電影在經歷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黃金時代後,已經沉寂多年,近來,隨著《破·地獄》、《焚城》等一批影片的火爆,令人重新點燃對香港電影的熱情和憧憬。

心靈共鳴的秘訣

《破·地獄》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疫情肆虐,百業蕭條,生意難做,婚禮策劃師道生被迫改行成為一名葬禮經紀人,在與喃嘸師傅(從事道教法事的神職人員)文哥合作中,兩個人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在文哥眼裡,道生是個外行,不屑一顧。後來,道生用“超度活人”的理念打動了文哥,使文哥認識到自己與女兒文玥多年來的隔閡,是由於自己的“執念”所致,終於衝破“執念”,走出自我。

《破·地獄》為何會炙手可熱、異軍突起?影片體現了中國人對生死的理解、對逝者的尊重。“香港殯葬文化”、“原生家庭”、女性反抗“父權社會”等元素在這部電影里融合,講述了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有以下幾個亮點:

其一,冷門領域。殯葬業是一個敏感的行業,也是一般情況下人們不太關注的行業,過往的影視劇很少涉足。但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不少人的親人朋友不幸離世,令人不得不走進殯儀館,與這個行業有了近距離接觸。同時,親人離去,但音容笑貌猶在,怎麼也忘不了,這也觸發了許多人對生與死的思考。應該說,這個“情緒點”早就埋伏在那裡了,等待藝術家去觸發。

其二,思想深度。隨著故事徐徐展開,矛盾衝突接連不斷,思想觀念碰撞凸顯,電影引導人們思考許多問題:為什麼要超度亡者?如何看待生死?活人是否也需要超度?......思考的深度到了這一步,《破·地獄》就不僅是死者歷經的九層地獄,還有生者自己的“執念”所設置的“地獄”。而“破地獄”也不僅是衝破死者的九層地獄,還指生者也要衝破自己的“思想地獄”。

其三,香港印記。“破地獄”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破地獄”的用意是帶領亡靈從地獄脫離出來,讓他們靈魂安息。在《破·地獄》影片中,喃嘸師父隨著鑼鼓聲響起,揮動火劍,跳“超度之舞”;以紅磡為背景的場景,再現港人熟悉的街巷,還有那些再熟悉不過的普通市民的身影,讓無數觀眾感到,這是專為自己“訂制”的一部影片。

香港電影需要“找魂”

香港曾有“東方好萊塢”之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港片的“套路化”日益嚴重,人們對港片的印象是:“差不多的演員、差不多的橋段、差不多的爆炸鏡頭”;要麼“打打殺殺”,要麼“嘻嘻哈哈”,缺少鮮明個性和厚重感,香港電影業逐漸萎縮。

《破·地獄》《九龍城寨之圍城》等一批影片票房大收,這令人看到,香港電影業不缺少出色演員,也不缺少一流製作,缺的是“靈魂”。香港電影要振興,需要在“找魂”上用力。

其一,開掘思想深度。凡是經典之作,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觸及無數人的靈魂。早年間,香港的影視製作採取工業流水線的方式進行,有的甚至沒有現成的劇本,一邊拍攝、一邊創作,“快餐式”的製作曾獲得了一定市場。但現在的發展環境不同了,在娛樂方式多樣、影視作品泛濫的情況下,每一部電影都應按經典標準打造,多關注那些很少有人關注的話題,多思考那些別人沒有思考到位的問題,劇本有思想深度,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其二,體現香港特色。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香港的許多街巷風情,不僅令香港市民感到親切,也令許多來過香港的內地人、外國人難忘。自從開埠以來,香港這塊土地上發生過許許多多的生動故事,這些故事都需要用不同年代的香港場景來呈現,香港電影應該多多挖掘細節,呈現經典場景。

其三,把握好個性與共。香港只有750萬人口,觀眾總量小,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能上千萬已屬“巔峰級”。過往,成龍、洪金寶、劉德華等一大批香港明星走紅,主要是依託內地和海外的龐大市場。現在,香港電影業要振興,同樣需要瞄准香港之外的大市場。這就需要在“個性”與“共性”之間拿捏好。所謂“個性”,就是須有香港的獨特元素;所謂“共性”,就是講述的故事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都會遇到的,能夠產生共鳴、激發共情。

“電影+旅遊”潛力大

在今年國慶“五一”“十一”內地兩個長假期間,舊油麻地警署成了內地遊客的網紅打卡地。許多影迷說,那裡是《古惑仔》、《無間道》等警匪片里常常出現的場景;廟街也是影迷趨之若鶩的地方,那裡是《食神》的取景地;此外,還有拍攝《龍的傳人》《喜劇之王》的都爹利街等地,都是內地遊客體驗電影場景的地方。

“跟著港片游香港”——這是內地客來港旅遊的一種新玩法。由此可見,香港的經典電影給人留下了多麼深的印象!

這一現象啓發我們,香港要振興電影業,需要有“跨界思維”,不能“就電影論電影”,應該以“電影+旅遊”的眼光重新審視電影業的發展。觀眾觀看了一部好電影,然後產生到電影取景地一游的想法。那麼,就電影製作而言,可以先製作電影,後炒紅旅遊地;也可以先打造旅遊地,後製作電影。總之,線上線下必須互動起來。

其實,香港還有許多獨具特色的街區知名度並不高,也缺少旅遊配套服務,電影界和旅遊界聯手,相信可以產生更多創意。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後,在香港各界引起很大反響。夏主任所說的“無處不旅遊”,既包括旅遊場景的打造,也包括旅遊服務水平的提升,給香港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帶來深刻啓示。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專章闡述:“促進文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推動多元經濟”,其中提及“『創意智優計劃』將培育更多具產業化潛力的文創項目,加強跨界別合作,引進市場資源,助業界開拓商機”“打造文化區成為必到文創旅遊地標 —— 推出更多特色體驗活動”。這些思路和舉措都非常好,應該盡快付諸實施。

觀察《破·地獄》的“破圈”現象,既要向內挖掘,打造精品;又要視野開闊,促進電影業與相關產業的跨界融合,尋求突破。

香港電影曾經創造輝煌,形成了許多優勢;如今,面對滄海桑田、日新月異的發展環境,只要我們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找到可行路徑,港片還是大有機會重振旗鼓、东山再起的。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徐嘉儀】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