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機遇香港)香港商經局前局長馬時亨:香港優勢明顯但不能固步自封

分享到:
2024-06-13 20:11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13日電 題:香港商經局前局長馬時亨:香港優勢明顯但不能固步自封

  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

  “我是1973年從香港大學畢業的,到現在工作了51年,見過香港很多風浪,從1977年的金融危機、1987年的股災,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我們香港每次都可以做得更好。”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13日接受中通社等媒體訪問,道出他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來源。

  “香港有個特點,就是應變能力足。”曾在2002年至2007年擔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2007年至2008年擔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說,香港回歸以來碰到的挑戰不少,祖國大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也非常有魄力,每次遇到所謂“危機”,香港都做得非常好。



  近年,香港常被外界拿來與新加坡作比較,馬時亨坦言,“香港跟新加坡的比較是過去幾十年就有的,兩個地方其實都是國際金融中心,各有長處。”

  他引述國際上金融中心排名,新加坡和香港很接近,但香港的股市市值比新加坡大9倍,很多企業來港上市,特別是內地企業,“很多人不會拿錢到新加坡去買股票,香港不同,我們有幾千隻股票。”

  第二是保險,現時從事保險行業的馬時亨說,香港有三家知名的大型保險公司,而新加坡只有一家。至於財富管理方面,馬時亨強調香港擁有一個新加坡沒有的優勢,就是祖國的支持,管理著包括中國內地在內的全球資金。

  對於目前香港股市IPO不如前幾年火熱,馬時亨分享了香港股市1987年的情況,當時受到美國股市影響停市4天,才促使了香港成立了證監會。“我們可以做國際金融中心,其實也是因為外國投資者對監管有信心。所以有危機就改變,有挑戰就有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是香港開拓多元產業的機遇。馬時亨提出,香港可以學習“瑞士模式”,發展高增值行業。“瑞士的食品、藥物、手錶都是高增值產業;而香港品牌仍有吸引力,絕對可以借助大灣區的市場、消費力,創造無限商機。”

  談及港人北上熱潮,馬時亨首先是肯定,因為談了多年的“一小時生活圈”終於成功了,至於香港消費受到了影響,馬時亨則鼓勵業界要想辦法,而不是整天投訴沒生意。他提醒寫字樓也在轉變,現在很多人居家辦公,不需要那麼多辦公樓,香港不能固步自封,不然有一天就會被淘汰。

  香港和內地,是融合也是競爭。馬時亨認為有競爭才是好事,“一國兩制”之下的香港與內地城市不一樣,是一個國際城市,永遠都有獨特地位;但自己要努力,不能有祖國支持,就什麼都不干了。(完)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菲律賓“鬧海”戲碼不斷 是要試探中國海警新規底線?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讓科研能夠在現實的生活中應用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要“搶”人才 也要有舞台
聽澳門特首賀一誠談談什麼是“澳門的底氣”
從“坐一天”到“睡一覺”,香港新開通的“夕發朝至”動臥列車體驗如何?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 “機遇灣區”生機勃勃
港澳一家親!澳門特首:香港永遠是澳門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