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香港經濟有起色,整體復蘇加把勁

分享到:
2024-05-23 11:11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行政長官李家超前天(21日)宣佈增加60多項盛事,全年盛事數目將從150項增加至超過210項,增幅超過四成。李家超胸有成竹的表示,盛事經濟和近月中央推出的多項挺港惠港措施會產生協同效應,倍增經濟效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9日發表網志表示,港股近日突破19000點水平,升至逾9個月高位,成交顯著增加,上周更曾出現單日成交額逾2000億港元。恆生指數過去四周累積升超過3300點,升幅達兩成。財爺表示,隨著市場預期息率見頂以及全面撤銷樓市需求管理措施,樓價扭轉連續10個月的跌至超過8500宗。樓價保持平穩,交投量增加。

標準普爾在5月發表對香港經濟的最新評估中,維持香港評級展望為“穩定”,主要理據是香港經濟將持續穩步復蘇、物業市場企穩,未來3年左右公共財政將趨向平衡。

另據特區政府5月17日發表的今年第一季經濟報告,本港整體貨物出口上升6.8%。

香港中通社圖片

以上信息表明,經過特區政府積極調整政策和業界努力,並得到中央大力支持,香港經濟有明顯起色,相信後續效益還將顯現。但要整體復蘇,還需再加把勁。

做好對接聯通,與內地加強互動

最近,中央批准8個內地城市為港澳個人游城市。為吸引8市居民來港旅遊,特區政府宣佈為8市每位來港遊客送200元优惠券,政府有關部門也積極與內地對接,開通或加密8市到香港的直航線路。

政府的反應還是非常迅速,內地高考於6月10日左右結束,隨即將近兩個月的“暑假模式”開啓,進入旅遊旺季。如能在此前做好對接和聯通的準備工作,會抓住暑期學生旅遊的機會。為此,政府和業界都應調查分析內地個人游59市的旅遊消費需求,制定精准策略,力求“招招見效”。

記得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致辭中曾表示:“香港到了爭分奪秒拼經濟的時候”,一語道出了香港拼經濟的緊迫性。中央為促進香港消費出“大招”,香港應及時“接招”,這是最好對接聯通的“基本功”。

李家超日前還表示,特區政府正在向中央爭取更多惠港政策,尤其是提高內地訪港旅客免稅額,如能將目前5000元人民幣的免稅額度適當提高,則可有效增加內地訪客的購物意欲。“對上爭取,刺激消費”,這同樣是做好對接聯通的主要途徑之一。

除了以上“短線”舉措之外,在對接聯通方面,香港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做。比如,去年以來“搶企業”初見成效,已有50多家重點企業與港府簽約,“簽約—落地—見效”,如何令這個過程更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香港與相關企業對接聯通工作的實效。在這方面,需要加把勁!

各方協同配合,放大經濟效益

記得今年元旦假期,由於準備不充分,大批來港遊客滯留,不少遊客吐槽“香港之行”。此後,政府和業界檢討不足,馬上改進服務,今年五一黃金周未出現這種情況。

再往前追溯,去年疫後香港與內地及世界恢復通關後,旅客增加,但香港航空業事先準備不夠,人手緊缺,航班不足。

這些事情提示我們,拼經濟是總體戰、協同戰,不能“單打獨鬥”,各方協同非常重要。如果“鑼齊鼓不齊”,不僅喪失眼前機遇,還留下不好口碑,給未來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做好協同工作,應及早動手。據悉,特區政府將於今年第三季之前舉辦“香港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透過媒體介紹,早在1月底,該局就成立了電子商貿發展專責小組並召開會議,討論如何令香港產品利用電子平台進入內地市場。要解決的問題,包括稅務問題,以及如何令香港產品在平台“置頂”;由於涉及倉儲費用很大,亦要解決物流等問題。商經局的這一做法,顯然是有遠見的。

拼經濟,涉及到諸多領域。現在不妨檢視一下,協同工作還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才能做到無縫銜接?應以“精細化理念”提升協同效應。

創新營商模式,適應市場需求

來港遊客青睞深度游、體驗游,這促使香港必須創新旅遊模式。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前天聯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舉行記者會時表示,香港將探索“影視+旅遊” “電車+旅遊”等旅遊模式;同時,整合大灣區旅遊資源,利用好外國遊客免簽政策,設計“一程多站”線路,覆蓋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旅遊業要升級,人人都要當好“形象大使”。特區政府推出“禮貌運動”適時恰當,要讓此舉落到實處,並非一日之功。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對此深有感觸,她與社區人士及市民溝通交流,力求以創新方式,引導市民自覺行動。這些做法很值得點贊。

為提升國際競爭力,香港亦需搭建更多平台,助力創新科技。特區政府去年10月推出了“產學研1+計劃”,旨在釋放本地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的潛力,及促進政府、業界、大學及科研界的相關合作。這可以把政府、業界、大學及科研界的力量聚合在一起,為科技創新賦能。

若放眼大灣區,香港還有很多可以創新的地方。陳茂波日前介紹,今年下半年,香港將籌備設立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範疇,並歡迎大灣區內的科研機構與香港院校合作設立研發中心。

香港的現代服務業發達,應多研究香港專業服務與內地新產業、新業態之間的“結合點”,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共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說好“香港故事”,促進貿易往來

本港今年第一季經濟報告顯示,第一季度對外商品貿易上升6.8%,主要得益於輸往內地的商品飆升。值得注意的是:輸往美國的出口微跌,輸往歐盟的出口錄得雙位數跌幅,輸往其他亞洲主要市場的出口表現參差。

這說明,香港與外國的貿易仍未恢復。這有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客觀原因,特別是美國對華貿易戰、歐洲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的影響,也有歐美資本對香港營商環境不看好的因素影響。

除了內地之外, 歐美、日韓、東盟都是香港商品貿易的重點區域,香港應在說好“香港故事”上持續加力,不僅要講好“超級聯絡人”的優勢,更要講好“超級增值人”的優勢。政府和業界在對外推介上,不應滿足於“走出去”,還應“走進去”,也就是說,要走進對方心裡去。向對方講清楚“你之所需,正是我之所長”。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以來多次強調,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就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大家要多用新思維、新辦法、新路徑解決面臨的問題,不斷突破自我、大膽創新,努力實現香港發展的迭代更新、轉型升級。

現在,香港經濟有起色,但經濟整體復蘇,還需要勠力同心。特區政府和業界應一齊努力,絕對不能松勁松懈。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陳偉根】

視頻

更 多
為什麼台胞們那麼重視參加海峽論壇?
如何促進兩岸融合?賴岳謙提出關鍵幾點 最後一點很重要!
賴清德稱大陸營商環境大不如前?被賴岳謙砲轟“太沒有知識”
首班“夕發朝至”京滬動臥西九龍開出 旅客興奮到失眠 
黃色暴雨下的香港國際龍舟賽火爆依然!逾170支隊伍競渡維港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賴岳謙:中國越來越強大 美國和其追隨者越來越不安
第22屆海峽青年論壇廈門召開 台灣青年們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