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調查:大灣區活躍研究人才五年間增一倍

分享到:
2024-05-22 10:2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22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委託顧問公司分析粵港澳大灣區過去5年的研發概況,並於20日發表《香港中文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影響力和貢獻》報告,顯示過去5年大灣區研究產出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7.9%,文獻數及研究人員各自幾乎翻了一番,發展迅猛。香港在當中扮演重要角色,約28%的大灣區研究產出與香港院校有關,16%活躍於大灣區的研究人員與香港院校有關或有聯繫。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報告由科研信息分析公司Elsevier(愛思唯爾),基於其旗下Scopus文摘及引文數據庫的信息撰寫而成,分析大灣區研究影響力的主要趨勢,就引用次數、知識轉移潛力及研究合作等多項關鍵指標,檢視大灣區的研究影響力。

調查發現,大灣區作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研究產出及活躍研究人員數目於2018至2022年間各自幾乎翻了一番。從5年間發表的論文來看,活躍研究人數超過42萬名,他們專注於多個對提升大灣區經濟競爭力至關重要的領域,包括工程、醫學、計算器科學、材料科學、生物化學、物理和化學等。

報告以“歸一化引文影響力”(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FWCI)作為關鍵指標,指出排名前10的大灣區高產出機構,有5家設於香港,當中4家更佔據前5名。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研究)岑美霞表示,分析結果凸顯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港中大將繼續致力擔當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角色。

此外,在國家5個戰略重點發展產業領域中,大灣區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產量最高,總產出量約為6.1萬份。其中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影響力最高,FWCI達2.04。

研究亦發現,最為積極參與產學研合作的大灣區企業為華為、騰訊和中國南方電網,每家企業均有超過3000份學企合作的出版物,佔其總研究產出的60%以上。(完)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第22屆海峽青年論壇廈門召開 台灣青年們如約而至
民進黨因胡歌“精神分裂”?台灣青年:本質是內心太自卑
“從家出發再回家” !兩岸青年組棒球隊盼做“兩岸融合的總冠軍”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即將舉行 7000台胞跨海而來
議會改革鬧得沸沸揚揚 44次散會卻一點不講?台灣學者:這是是非不分 國民黨該出來努力一下了
台青:民進黨騙了台灣民眾很多年 我們根本沒得選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連勝文:《慶餘年》裡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